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郎绍君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散论丛集】“小画种,大风格”的形成——王肇民的水彩静物

2016-11-11 11:49:21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郎绍君
A-A+

  90年代初,我去广州美院开会,拜访了王肇民先生,看了他的水彩画,很受震动。回来向水天中建议由美术研究所为王先生主办一个水彩画展。展览于9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。在那次展览的座谈会上,我说王先生的水彩画特别是静物画,是“小画种,大风格”。今天还想围绕这个话题,对这一说法作点补充。

  水彩在中国是个小画种。20世纪前期和中期,它是中小学生学西画的主要途径,在美术学校是一门色彩基础课,多在低年级开课,不像油画那样是一门专业。我学画的50-60年代,还有“大油画,小水彩”之说。那时候,我们都熟悉水彩画家张眉孙、李剑晨、阳太阳、潘思同等等,现在他们差不多都被画界遗忘了。全国美展常设水彩、水粉一项,但也属于数量、地位都比较次要小门类。王肇民先生画水彩画,有爱好的原因,也有“你们不重视,我重视”的意思,他敢于逆向思维、独立探索,所以能画出不同寻常的作品。我最初看到他的水彩画,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大气,小画种小题材,却画出了恢宏博大的气度。对此,许多人也有同感。

  那么,王先生是怎样画出这种大风格的?

  王先生的水彩画,以静物为最好,风景次之,再其次是人物。我说的“小画种大风格”,主要指他的静物。为什么是这样?是题材原因吗?与对象的体量大小有关吗?似乎不是,画水彩静物的多了,但似乎只有王先生的静物才给人这样的强烈感受;风景(如山体、建筑)本身体量可以很大,但画中的风景未必能够体现“大”。人物也是如此。所以风格的大小与题材没有必然的联系,它是由另外的东西决定的——我想就是形式,以及化为形式的精神因素。

  与人物、风景相比,静物更便于突出画家把握形式(结构、造型、色彩等)的主体性,达到形式即内容的境界,王肇民先生的静物画,就特别显示出形式的力量,如强烈的结构感与整体感,单纯而简洁的形体,被特别强调的平衡感等等。这样的形式,与孤独、自信、静穆的精神性似乎有异质同构的特点。

  在绘画中,“虚实”是一种关系,表示着隐与显、近与远、明与暗、中心与边缘等等。王先生的静物以实中虚为特点,即总的来说是非常实的,结构清晰,有很强的质感与量感,但所画物象又实中有虚,笼罩在一种有序的光阶中,不是面面分明,也不是模糊不清,而浑然一体,显示出一种大气。

  当然还有色彩风格的力量。王先生静物画的色彩,寓多样于统一。关于色彩,他曾概括说:所有物体的光点,色彩基本相同;所有物体的暗点,色彩基本相同;所有物体的中间色,色彩基本不同。所有光点与暗点,色彩成分相同但明度极度相反;而在光点和暗点起调和作用的是冷色。这个归纳表明,王先生不是把静物视为一个模拟对象,而是一个表现性的描写对象。这在色彩上,就是强调直觉观察中的理性归纳。这归纳包括了色相、明度、冷暖三大要素,其所追求的,是色彩的单纯、丰富与和谐。强调光点和暗点的色彩基本相同,是追求单纯;强调中间色基本不同,是追求丰富;强调光点与暗点明度极度相反,是重视明度的对比;强调冷色在光点、暗点中的作用,是强调冷暖的和谐。在单纯、丰富、和谐三者中,对作品的“大风格”起主要作用的是单纯。但王先生并不因为单纯追求而弱化色彩的纯度,他要的是单纯而绚烂,单纯而不放弃色彩的真实。

  还应提到的一点是,王先生在作画之前,常常在水彩纸上涂一层白粉。他说上了粉的纸能得到一种厚度,而且容易获得色彩的统一。我们从作品可以看到,王先生并不特别追求一般水彩画家所乐道的轻盈明丽的透明性,而是适当强化覆盖性,强调色彩的沉厚有力,这也是形成“大风格”的一个因素。

  对静物写生来说,观察方法十分重要。王先生强调的方法是“视小为大”。花果静物是小东西,如何把它们视为“大”?我想,他在这里强调的是心理意识投射,即主观上不把水彩看成小摆设、装饰画,也不把静物看成是一种点缀,而是要从中看出大境界。眼光不同,心理不同,处理也会不同。能够从一花一果看出大境界,需要画家自己有大气派、大心胸。王先生在强调写生忠于对象的同时,又强调写生中的主观投射,像他的诗所写的“臥凭一榻观天下,万里河山斗室中”。有这样的气概和心胸,作品就不一样了,这就是艺术创作的“神秘”之处。

  王先生说:“细致未必深入,深入未必细致。”还说“作画在广度上无须苛求,在深度上要不遗余力。”“深度追求”可以理解为一种策略,也可以从艺术处理上加以解释。大风格决不是大而空的东西,不是那种是一看吓人、再看无味,拿腔作势、没有真情实感,缺乏基本功,以制做和大尺幅取胜的货色。王先生水彩静物做到了“深入”,作到了“在深度上不遗余力”。这深度追求其实与他的广博修养相关,更与他在技巧上的精益求精、几十年如一日的写生实践分不开。

  在王先生看来,每一个东西有特殊的质,光线投上去就有不同的光芒(或简称为“芒”)。他说,这个“芒”不是黑白和明暗。依我的理解,“芒”肯定离不开光色明暗等物质性特点,但也离不开人对物的感觉与发现,即离不开写生人的主体性。王先生追求的“芒”,是在对黑白、明暗、光色的描绘中融入自己的气度、性格和精神。这一点可以从他对契斯嘉可夫素描法的批评可以得到印证。契斯嘉可夫说,画素描“要画的和普通人看到的一样才是好画”。王先生批评说:“这就是使相信这句名言的人画风不高的基本原因。”在他看来,包括静物写生和素描在内,都是艺术,艺术就应该有更高的要求。这种更高的要求是什么?我想应该是一种发现、提炼和创造性,王先生的作品是写生,但也是创作。从这点上他更接近传统,也更接近现代。这种创作性突出地体现在风格上。

  说到底,还是回到布封那句老话“风格是人”。“小画种,大风格”的创造,跟画家气质、思想、个性都有密切关系。王先生倔强,耿直,独立思考,追求纯粹,忠于理想,在艺术上有一种大将风度。其水彩静物的恢宏、绚烂、深沉,也可以说是这种大将风度的典型表现。

  谢谢大家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郎绍君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