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郎绍君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郎绍君:唐云二题(下)

2014-08-29 17:58:27 来源:雅昌艺术网专稿作者:郎绍君
A-A+

  二、书家、诗人、鉴赏家

  我在谈陆俨少山水画的时候,曾讨论现代国画家的古典修养问题,说中国画本是一种古典艺术,大凡杰出的传统画家都具有深厚的古典修养。古典修养主要指古代“文”的修养,在20世纪前期就获得成就的画家,如齐白石、黄宾虹、萧俊贤、金城、陈师曾、王一亭、于非厂、潘天寿、丰子恺、张大千、溥心畬、吴湖帆、徐悲鸿、刘海粟、郑午昌、关良、张大壮、傅抱石等,都曾经生活在尊重和亲近传统的环境,他们获得的古典修养有力支持了他们艺术上的成功。更晚的画家,如生于辛亥前后的李可染、叶浅予、陈少梅、陆俨少、谢稚柳、唐云、黎雄才、启功一代人,幼时也有学习古典文化的环境条件,大约生于1920年后的画家,亲近传统的氛围被急烈的、以反传统为口号和代价的现代化进程所打破,此后就极少出现高水平的传统型画家 [21]。 对这一段历史和历史经验,我们有必要加以深刻的反省。

  唐云是一位有良好古典修养的艺术家,他的古典修养,除了对古代绘画和画史的熟悉,还体现在他的书法、诗文和古书画古器物的鉴识方面。我没有考察过他获得这些修养的过程,这里只就这些修养本身略作介绍:

  先说书法。20世纪画家擅书者不少,但像唐云这样,能以独特书风展示其风骨才情者并不多。他年轻时曾用功临摹颜真卿《麻姑仙坛记》,后又搜罗该帖的各种版本,研究摹写 [22]。不过,其书法作品却少见颜体风格,这可能是因为他的气质个性与颜字不特相合,学颜得到了基本功,却自然放弃了对颜体风格的摹仿。所见其早期书作,如1934年《秋树八哥》一画的题跋,是规矩的行楷,略见隶意。40年代的很多画跋,结体多取横势,使转婉曲,笔画粗细相间,柔中见拙,又有飘逸之意,可窥出华新罗、石涛与陈老莲书风的形迹。50年代后,对瘦金书有所借取,弃其肥柔,留其飘逸,增其锐利挺拔;粗重笔画有如浓云,细劲之笔婉若游丝,精力弥满,完全脱去了摹仿,个性十分的鲜明。说其书法“另僻蹊径,自成一格,耐人寻味。”[23] 是有道理的。《唐云全集》收入的行书联《脆甜春削红蘿蔔,粉爛秋蒸紫芋头”、《创造大胆,学习虚心》,隶书联“一夜东风起,万山春色归”,行草诗轴《诗囊琴剑恣闲游》诸作,可以印证这一评述。1963年冬,弟子徐从初索书,唐云作题曰:“老笔纵横只放颠,谁于此处省前贤。家家都作千秋计,象外环中有后先。题李柔明所藏沈石田墨笔小卷。从初老弟将去淳安,索书以为临池之助,余书漫无前规,实不可学也。大石,癸卯冬。”“余书漫无前规”,应当解释为出于前规、不蹈前规、自造一体。这正合“意在象外,得其环中”之旨。

  唐云晚年书法,结体更加自由,笔画枯渴老辣,少了顿挫,多了平直,字的末笔时或被拉长,整体上由中期的清劲飘逸转向率意拙重,个性更加突出。这些特点是逐渐形成的,将70-80年代的作品依次摆开,可以清楚看出其变化的过程。大体说来,晚年以行书联为最好,碗口大字,突显出有画意的结体、纷披老辣的笔画和自由率意的情致。如果说唐云晚年绘画拙重而少情韵,他晚年的书法却是拙重生辣而有韵致,能与中期书法各领风骚。《全集》中的行书五言联《爱画入骨髓,吐词合风骚》《但吃肉边菜,何劳弦上音》《飞雪迎春到,心潮逐浪高》,行书七言联《雨后飞花知底数,树头春鸟自呼名》《穿花蛱蜨深深见,点水蜻蜓款款飞》《一缕水沉香后散,半瓯新茗味回时》等等,都是深可玩味的精彩之作。不妨说,唐云在绘画中失去的东西,在书中得到了补偿,这并不奇怪,对于画家来说,具象的绘画和抽象的书法传递的内在“密码”,本来就有质的区别,这从齐白石、刘海粟、张大千、陆俨少晚年的书画作品也可以分辨出来。

  书有画意,是唐云书法的一大特点。所谓“有画意”不是“画字”,而是把绘画(这里主要指山水花鸟画)的意态特别是笔墨的意态渗入书法,赋予书法以似画的意象。“以书入画”之说历来盛行,“以画入书”之说不多见,但它也是书法研究不能忽视的现象。“书有画意”大抵是画家书法的特点,特别体现于明清以降的文人画家之书。不待说,画家写好字的前提,是扎实的书法根柢,没有书法根柢的“以画入书”只能流于没有骨力、失掉规范的“画字”。唐云喜爱的画家恽南田、石涛、金冬心、华新罗、虚谷等,都擅书,他们的“以画入书”,大抵是把他们绘画的个性渗入书法,如恽南田的秀润,石涛的奇崛,金冬心的稚拙,华新罗的飘逸,虚谷的生辣等等。唐云继承了这一传统,他的字,早期飘逸,中期挺拔,晚期拙重,与其画风有着一定的联系,两者都投射着他的生命迹历与气质精神。“书,如也”,如其人,如其性,书中画意亦如此。

  唐云又能诗文。他的诗,多题画、怀友之作,文字流畅,气格清新,感情真挚。如《咏梅绝句八首》:

  笔底春风未许量,圈圈点点幻文章。花开青帝难为主,忽放南枝如许长。

  一从芳信上高楼,明月平添一段愁。十载淞滨欲归去,春光先我到杭州。

  梦醒灯昏酒力微,冰心不与白云飞。平生事事都慵懒,早对梅花共息机。

  曾记孤山一榻安,暮云收尽薄生寒。朗吟惊起溪头鸟,飞上琼枝更好看。

  图成恍似入山村,招得梅花旧日魂。多少横斜飞动意,几番还看月移痕。

  想借春风散旅愁,梅花时节醉中休。孤山处士今何在,欲与林泉半壑谋。

  真娘墓畔春如梦,和靖篱边影亦悲。零落湖山空夕照,美人名士感全非。

  冰霜历劫未沉沦,依旧苍苔臥此身。毕竟尘寰真赏少,几番心事对花人。

  这八首绝句作于40年代末的上海,迷离婉约,笼罩着一种怀旧、思乡、青春迟暮的愁绪。吟咏的是梅花,表达的是诗人对杭州自然与人文景物的记怀,对流逝的青年时代的歌挽,以及物是人非、人生如梦的喟叹。“冰霜历劫未沉沦”是值得欣慰的,但诗人抒发的却是人生羁旅的伤感体验。在画中描绘山水花鸟的美,在诗中咏唱善感多愁的思绪。人生是多面的,诗情与画意恰可互补,使我们增加了对唐云的理解。再如《题自画山水》:

  又看景物一番新,难遣江楼倚醉身。杨柳绿输今日酒,桃花红忆去年人。

  梦抛南海三千里,心冷东风十二春。放眼关山空历历,羈愁别恨有如尘。

  这首七律无年款,但从其传达的情境、遣词造意的特点以及“三千里”“十二春”这样的时空性语句推断,很可能作于1950年。这一年他为了帮助患病欠债的若瓢,只身赴港卖画,滞留到1951年。那正是新中国成立之初,面对历史大变革,艺术界人士不免观望和迷茫,像唐云这样以卖画维生的画家更是因市场萧条而遭遇生活困难。当时香港的卖画条件好于上海,一些在港的朋友劝唐云留下来,香港中文大学也有意请他去执教。经过一番沉默的权衡,他还是决定返回上海。这首诗显然作于犹豫矛盾的时刻,把自己“梦抛南海”的孤独感,怀念亲人以及“放眼关山空历历,羁愁别恨有如尘”的空漠无着心态,作了情真意切的描述。这是那种无病呻吟、单纯玩弄文字技巧的诗所无法比拟的。

  唐云重友情,讲义气。他的怀友之作,也很动人。如《怀若瓢》:“苍水祠边负手行,一秋十日住南屏。寺僧与我都飘泊,賸有湖山入梦青。”“苍水祠”指杭州南屏山麓明代诗人张苍水墓,“十日住南屏”是说经常住在南屏山脚下的净慈寺,他的好友若瓢是寺里的护持僧,他们二人经常一起品茶论画,纵游山水。抗战期间,他和若瓢都离开杭州,漂泊异地,看不到好友的唐云,只能梦见南屏山和西子湖的一片青色了。诗中没有一个字说到若瓢,但每一句都暗含着对他的怀念。再如《步魏今非悼来楚生韻见意》: “相识何须相见迟,难销猛气鬓如丝。死生转觉寻常事,岁月播成绚烂诗。小枝由他留盛世,远怀縈我起秋思。低徊四海论交契,却忆京华魏仰之。”唐云和来楚生都是杭州“莼社”的成员,后来又都移居上海,是几十年的患难之交。1975年,来楚生病逝,唐云作诗著文,以寄悼念之情 [24]。这首七律,步魏仰之悼来楚生诗韵,追忆来氏的为人和艺术,抒发自己的思念,含沉郁于平淡,寄至情于幽怀,没有深刻的人生经历,写不出这样的诗句。

 

  唐云的题画诗最多,内容也最广泛,涉及艺术观念、创作感受、自我评述,以及对古今人物与画作的看法等。如《画蝴蝶兰 》:“秋岳南田各胜场,老夫莫笑太郎当。若从花下临风坐,也觉蘧蘧拂露香。”华秋岳、恽南田是他学习最多、也最推重的花鸟画家,但学而能出,并不亦步亦趋的摹仿。此诗表达出这种超越的志气与自信。《题墨荷》:“白荷花气袭人清,玉露无声月正明。昨梦浮槎香海去,秋心今向笔尖生。”墨荷花气袭人,高洁清艳,这种境界与格调正寄托着画家的梦想与素心。《偶兴即题山水》:“偶然下笔惹诗魂,老去闲情蘸墨痕。山色乱侵春草绿,波光明射晚烟昏。壮心不已尊边剑,皓月才升犬守门。欲此归来成小睡,奈他庭院闹儿孙。”描述的是画家晚年悠然闲适的生活:创作上的“壮心不已”,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。与前述诗作相比,是别一番情状、别一种境界了。

  唐云常为友人作品题诗作跋,有唱和、应酬、评论、鉴定等等。其中以抒见解、作评论、知人论艺的序跋最富内涵。他收藏与设计紫砂壶,喜作或风趣或奇隽的壶铭,如“四大皆空,坐片刻无分你我;两头是路,吃一碗各奔东西”(《掇球壶”铭》)“欲乞东陵种,何人忆故游。凭君范一个,拓我小窗幽。”(《题沈智毅紫砂壶拓本》)他所作法书拓本跋乃鉴定家言,以知识和风格辨识为特点,如:“南城本纸墨古色盎然,神采奕奕,拓墨虽略掩字口,无伤精神,且第五行“黑色旂旗”之“色旂”二字未损,真宋拓南城原刻本,无疑可宝也。”(《题宋拓本麻姑仙坛记》);他所作书画题跋乃真赏者言,言简意赅,得其要点,如“作书以熟而生为上乘,熟不能生为庸俗,生不能熟则粗野;楚生笔下回旋舒展,柔若绵,刚若铁,气象万千,允推近世书苑为别树一帜者也。”(《题来楚生行书册》)所作怀念故友文乃深情者言,纪述简洁,情文并茂,朴素感人,如:“……予与大兄交熟五十年,犹忆抗战胜利后,物价飞涨,生计艰难,与兄朝则共砚,夜则促膝,或讽离骚,或赏名迹,心电交流,绝无拘束,彼此以冬梅秋菊相勉,共期经霜愈傲,不染污泥也。十载沉思,人妖颠倒,兄既蒙冤,复以予为念,谓予一度中风,不肯戒酒,嬉笑怒骂,率真不知韬晦,恐遭大难。即至前年,兄自知不起,易篑之时,犹呼吾名,出于肺腑。知交凋零,岁月催人,音容在心,人已隔世,忆及往事,能不泫然……。”(《孔小瑜画集序》)。这些话 ,皆从刿心鉥肝而出的文字,断非那些堆砌词藻、华而不实或冷涩生僻、佶屈聱牙的文字所可比拟。有这样文学天赋与素养的画家,实不多见。

  前面说过,唐云精于古书画古器物鉴赏,长期担任上海文管会委员,上海博物馆鉴定委员,为上海文博机构、上海美术馆、上海画院以及上海的私人收藏作过大量的鉴定,笔者就看过多方押在古书画上的白文“唐云审定”印。古文物鉴识靠科学的态度,长期的实践经验,对书画器物的高度熟悉,以及相应的文献功夫和艺术史知识。近代著名画家陆恢、黄宾虹、吴湖帆、张大千、谢稚柳、张大壮、张石园等,也长于古书画或器物鉴定。唐云是上海兼擅收藏与鉴定的书画家之一,不过他的大量鉴定活动是“业余”和“义务”的,很少留下记载和文字著述,笔者也缺乏这方面的调查,不能述其详。但鉴定是唐云艺术生活的一部分,亦其古典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,当毫无疑问。

  中国画是一种综合性很强、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和人文内涵的艺术,诗文书画印、相应的知识系统与内在修炼,构成中国画的有机整体,所以古人又把绘画称为“画学”。唐云不是单纯地把绘画看作一种技艺,而是把它看作一种学问、一种文化传统,他追求厚实的古典修养,追求在书法、诗文、鉴识、收藏方面的造诣,正建立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。当代画家,多把绘画当作一种致富工具,`真是不能同日而语!画可维生,画艺也要精湛的“技”,但“技”不能停留在“器”的层面,历来都有不少技巧精湛的画家,但修养贫乏,趣味不高,作品只留下一个“能”字。“技”还要进乎“道”,获得高品格,这就需要画外的人文修养。

  中国画家强调气质、人格、精神、识见方面的培养与修炼,与重内在超越的中国哲学传统有深刻联系。山水花鸟画,不只追求物质层面的美,更追求精神层面的“尽善尽美”。这与普适化的西方现当代艺术有很大的区别。后者强调揭露、剖视、反讽、调侃,追求对丑恶、黑暗、怪异、刺激的表现。这种当代艺术可以警世,但不能温暖人心,给人以美善的慰藉。人类的生活,需要警世,也需要慰藉。和谐的艺术和它所需要的古典修养,是维护和建设现代人类世界不可或缺的,中国画还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,包括唐云在内的中国画家和他们的艺术经验,还有待我们去认知、阐释与开发。

  (此文是《画坛俊杰——〈唐云全集〉总序》第一、三部分)

  [21]郎绍君《超世俗的诗性追求:陆俨少全集总序》,《陆俨少全集》第一卷。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,2008年。

  [22]关于唐云收藏颜真卿《麻姑仙坛帖》,参见郑重《唐云传》第290页。他的《题赖少其藏古佛拓本》诗亦可证:“且从书画审传模,何为南能北秀呼。六法若论喻八法,南城真本小麻姑。”

  [23]李槐之《笔墨当随时代》,转引自郑重《唐云传》第318页。

  [24]来楚生逝世后,唐云有文评述其艺:“老友来楚生先生书画篆刻无不精妙,而于书,篆隶正草均熟中求生,刚健婀娜,平正煞辣,气势磅礴,不可名状,允推当代书法杰手。余与相交四十余年,每见其寒署不易,朝暮伸纸,凝神挥毫,几忘寝食,即在病中,未尝废之。感成一艺,谈何容易。其于画,从书法得来,清新横逸。刻则运手如笔,绕有奇致。皆不涉前规,善开生面者也。……”转引自郑重《唐云传》第166页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郎绍君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